冠心病,全名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使管腔狭窄、闭塞,而导致心肌缺血、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至今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其相关的因素有两三百种之多,而密切相关和已为人们所共认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十余种。
一、年龄、性别:一般认为,中老年人发病率升高,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龄社会的到来,我国同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一样,将面临冠心病发病的高峰期。大体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较多地承受家庭与社会的压力、扮演着更多的社会角色等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而绝经期后与男性等同。
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收缩期高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在高血压状态下,冠状动脉由于最接近左心室,承受的剪切力与压力最大,因此最容易受到伤损。
三、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和异常是冠心病的最重要预测因素。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尤其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糖耐量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四、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唯一最有可能避开的原因。吸烟使动脉壁收缩,促进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即吸烟时间越久远,烟量越大,则冠心病发病率越高。
五、糖尿病:最常引起细小动脉病变,包括冠状动脉在内。糖尿病病人住院率和所有死亡原因中的几乎80%是由于冠心病所致,糖尿病与冠心病密不可分。
六、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这与肥胖症内分泌功能失衡、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七、A型性格:脾气急躁、易激动和紧张;做事顶真、偏执,争胜好强;不善于在情绪上自我放松,闷闷不乐,遇事放不下、想不开者等等,这些性格心理活动与冠心病存在很大关系。
八、长期静坐工作:喜静、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发生率和死亡危险性将翻番。
九、社会角色或因素:承受的工作、社会责任压力越大,患病的机率越大;冠心病与劳动的程度或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十、生活习俗或方式:喜油腻饮食,摄入盐分重,饮水量少;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或长期夜间工作等,均可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
十一、遗传因素:与其说冠心病有家族聚集性倾向,不如说是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在起作用,如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有家族性因素。另外,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习俗或习惯,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行为上相差无几。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冠心病具有真正意义上的遗传倾向。
十二、种族:过去认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发病率依次递减。可能与饮食内容或品种、生活方式乃至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十三、气候和环境:寒冷刺激,使动脉收缩,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脏需氧量增加等,这也是为什么冬季冷天时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的缘由之一。
十四、酗酒:酒精摄入过量,易使情绪激动,血压升高;酗酒与冠心病呈“u”型关系。
十五、其他因素。
以上这些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的个人特征与个体行为,称之为冠心病危险或易患因素。人们知晓、干预和避免这些因素,可以起到预报发病、减少患病机率的作用。
上一条:冠心病的分类与临床症状 下一条:孕育龄妇女保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