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结核病监测分析显示,3—4月份是呼吸道传染病和学校卫生事件易发期,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警惕肺结核等传染病,控制学校结核病重大疫情发生,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为什么学校容易发生肺结核病集聚性疫情?
一是目前不论中学还是大学,都普遍存在人口高度集中,密度大,相互接触密切,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很容易造成结核病的传播流行。
二是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阶段,机体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加上学习负担重等因素影响,一旦感染上结核杆菌后,很容易发生结核病。
三是学校由于职能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教学,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有的学校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防控措施、健康教育、学生缺勤原因追查、入校新生体检等工作缺失。
四是传染源没有及时发现进行隔离与治疗。有的学生忙于学习,忽视身体健康,有病后不能及时就诊,从而延误诊治时间,病情由轻变重,由不排菌变为传染源。
五是由于社会对结核病存在歧视,老师和学生患病后怕周围的人知道,更怕因此退学而耽误学业,隐瞒病情,继续上课,使学校密切接触者没有及时进行彻底筛查。
六是有的基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执法监督缺失,有关措施执行不到位。
学校结核病防控是结防工作的重点
落实健康体检工作,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要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全省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特别是要落实结核病检查项目。认真落实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学校一旦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各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校师生进行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于2010年联合出台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在学校建立校长、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三级传染病防控责任体系,明确校长是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在600人以上的学校设专职医务人员,600人以下设兼职医务人员,对学生进行晨检;卫生机构定期对学校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继续贯彻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合作,扎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认真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上一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下一条:养肝护肝的常见食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