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护理园地 > 健康教育 > 正文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日期:2016-06-16来源: 作者:关注:

幼儿园、游乐园是儿童高度密集的场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地发生和流行,确保广大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关注并了解该病的一般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以及正确配比84消毒液,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口和粪便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三、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五、对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如何护理和治疗?

      手足口病如无合并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便可痊愈。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品为宜。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西安市疾控中心专推荐用1矿泉水瓶盖的84消毒液配制1矿泉水瓶的水,混合候采取“浸、洗、擦、洒、泼”五法消毒:

—泡儿童衣物和儿童床上用品;

—清洗儿童玩具和毛巾;

—用消毒液浸泡过的毛巾对儿童容易接触的桌子、椅子、门把、扶手、台面等物体表面;

—用过的消毒液水洒在地面上;

—用过的消毒液泼入粪便、垃圾上。还可选用高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双氧水、醛类进行消毒。

8条日常消毒贴士日常注意消毒,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染病;

     1、通风措施: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每日通风3—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消毒措施:对污染地面、墙壁用84消毒液(1000mg/L)擦拭消毒,作用15分钟。

     3、表面(含玩具、学习用品)消毒措施:门把手、床围栏、座椅、台面、玩具和学习用品等物体表面用84消毒液(500mg/L)擦拭消毒,作用15分钟。

     4、染物消毒措施:患儿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并用84消毒液进行喷洒,混匀后浸泡15分钟。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喷洒84消毒液作用60分钟候清理。

     5、被褥等消毒措施:患儿的衣物被褥需单独清洗,用70℃以上的热书浸泡30分钟;患儿所有的毛巾、尿布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分钟。

     6、奶瓶和食餐用具消毒措施:患儿的奶瓶、奶嘴应该充分清洗并煮沸20分钟。

     7、卫浴间消毒措施:患儿使用候的坐便器、便池,用84消毒液(1000ml/L)擦拭,作用15分钟。并用84消毒液(1000ml/L)浸泡过的拖把进行再次擦拖后,用清水清洗。卫生间拖把专用。

     8、手消毒措施:手的消毒用0.5%碘伏溶液作用2—3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看护人给患儿换尿片、处理粪便后要按正确方法洗手并消毒。

上一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 下一条:学校须防肺结核

关闭